京東無人倉場景,從入庫到出庫,全流程自動化
隨著近年來,人力成本的提高在無形中加重了企業的倉儲成本,為了提高倉儲效率,降低倉儲成本,不少企業在無人智能化方面下足了功夫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京東的無人倉庫。
0
無人倉中,操控全局的智能控制系統,為京東自主研發的“智慧”大腦,倉庫管理、控制、分揀和配送信息系統等均由京東開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,整個系統均由京東總集成。無人倉的智能大腦在0.2秒內,可以為計算出300多個機器人運行的680億條可行路徑,并做出最佳選擇。智能控制系統反應速度0.017秒,許多心理學專家對人的生理反應時間做過實驗,結果都測得大于0.1s,也就是說,無人倉智能大腦的反應速度是人的6倍。
在出庫區域,大大小小類似掃地機器人的AGV(物流行業的自動分揀運輸機)則各司其職:最小型的300多個“小紅人”AGV負責將每個訂單小包裹按照訂單地址投放入不同的轉運包裹中,中型AGV完成第二輪分配和打包,大型AGV則直接把最后要送往京東終端配送站點的大包裹送上傳送帶。而傳送帶可以直接從庫房內延伸至庫房外的運輸車上。再接下來,就是運輸車與終端配送人員的合作,把包裹一個個送到消費者手上了。
在這個過程中,最亮眼的莫過于300多個“小紅人”的密切配合:它們在廣闊的分揀區域內背著商品往來穿梭,運行速度為每秒3米,這是全世界最快的分揀速度。
同時,“小紅人”所有的路線都由計算機控制自行選擇,“小紅人”會互相避讓;如果發現電量低了,它們會自動挪到墻上的充電樁上充電——10分鐘充電,可以工作4小時。此外,“小紅人”還會根據分揀量大小,自行計算是“靠墻休息”還是駛上分揀場進行工作。
在貨物入庫,打包等環節,京東無人倉配備了3種不同型號的六軸機械臂,應用在入庫裝箱、揀貨、混合碼垛、分揀機器人供包4個場景下。
京東物流在無人倉的規劃中,融入了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,利用大數據精確推薦包材,可以實現全自動體積適應性包裝,不浪費1厘米材料,以緩解人工打包中出現的“小商品大包裝”或者“大商品小包裝”造成包裝過度或者紙箱破損的情況。在測量環節便利用到了物聯網中的傳感器技術,傳感器測出大小、體積后,計算機“大腦”才能判斷出選用多大的包裝去盛放。
在分揀場內,京東引進了3種不同型號的智能搬運機器人執行任務;在5個場景內,京東分別使用了2D視覺識別、3D視覺識別、以及由視覺技術與紅外測距組成的2.5D視覺技術,為這些智能機器人安裝了“眼睛”實現了機器與環境的主動交互。
完
我要評論: | |
*內 容: |
|
驗證碼: |
|
共有-條評論